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软件开发的基础架构和支撑平台,以及软件开发的基础架构和支撑平台包括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Fasnet是什么?
- 2、什么是软件基础架构
- 3、软件架构入门-分层架构、事件驱动、微服务架构和云原生架构
- 4、现在主流的软件开发平台有哪些?
Fasnet是什么?
网速(Fasnet)平台是企业级的应用基础架构,能够支撑应用系统软件开发和运行的全周期,Fasnet基于SOA的理念设计,可以使企业快速搭建灵活的IT架构。
软件开发商在服务过程中通常形成了自己的一个开发框架,一般的做法是采用主流的技术,如:SSH,加上自己封装了一些功能组件,采用API调用的方式构建应用系统,这种模式在国内的开发商中占了大部分,这它的好处是在新的项目中可以沿用以前积累的技术。
框架一般由一个或几个技术很强的人员维护,存在的问题是各公司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框架的水平和跟踪新技术的能力有限,直接影 响到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的质量。另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很多软件公司的人员流动性高,项目中的代码维护成本很高。
好的开发平台是应该把底层技术与客户的业务需求实现彻底分开,开发平台中已经预制了业务实现中所用到的技术手段,在应用系统开发的过程中不需要关心技术实现,例如在用户的表现层不需要关心复杂页面的实现,不需要关心各种浏览器的适配;在业务逻辑层不需要关心各种数据库的支持。开发平台提供了绝大多数应用系统开发中的技术组件,因此在这些组件的使用完全可以脱离程序代码,而使用更加简单的方式,如页面配置的方式或图形化的方式,就像使用工作流软件一样。
网速(Fasnet)平台构建了一个企业级的应用软件开发和运行的环境,可以很好地解决应用系统开发中的上述问题。
Fasnet的开发环境主要是通过无需编写程序代码的开发方式,进行业务开发,并能够管理业务的需求和测试,整个开发环境是通过Web方式完成,开发速度大大提高; 运行环境采用SOA架构,可以为企业构建一个整体的IT架构,各系统之间很容易互通,但之间的连接是松耦的,使企业可以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增加或更换某个业务系统。
什么是软件基础架构
软件架构
软件架构(software architecture)是一系列相关的抽象模式,用于指导大型软件系统各个方面的设计。 软件架构是一个系统的草图。软件架构描述的对象是直接构成系统的抽象组件。各个组件之间的连接则明确和相对细致地描述组件之间的通讯。在实现阶段,这些抽象组件被细化为实际的组件,比如具体某个类或者对象。在面向对象领域中,组件之间的连接通常用接口_(计算机科学)来实现。
软件体系结构是构建计算机软件实践的基础。与建筑师设定建筑项目的设计原则和目标,作为绘图员画图的基础一样,一个软件架构师或者系统架构师陈述软件构架以作为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实际系统设计方案的基础。
软件构架是一个容易理解的概念,多数工程师(尤其是经验不多的工程师)会从直觉上来认识它,但要给出精确的定义很困难。特别是,很难明确地区分设计和构架:构架属于设计的一方面,它集中于某些具体的特征。
在“软件构架简介”中,David GArlan 和 Mary Shaw 认为软件构架是有关如下问题的设计层次:“在计算的算法和数据结构之外,设计并确定系统整体结构成为了新的问题。结构问题包括总体组织结构和全局控制结构;通信、同步和数据访问的协议;设计元素的功能分配;物理分布;设计元素的组成;定标与性能;备选设计的选择。”[GS93]
但构架不仅是结构;IEEE Working Group on Architecture 把其定义为“系统在其环境中的最高层概念”[IEEE98]。构架还包括“符合”系统完整性、经济约束条件、审美需求和样式。它并不仅注重对内部的考虑,而且还在系统的用户环境和开发环境中对系统进行整体考虑,即同时注重对外部的考虑。
在 Rational Unified ProcESs 中,软件系统的构架(在某一给定点)是指系统重要构件的组织或结构,这些重要构件通过接口与不断减小的构件与接口所组成的构件进行交互。
从和目的、主题、材料和结构的联系上来说,软件架构可以和建筑物的架构相比拟。一个软件架构师需要有广泛的软件理论知识和相应的经验来事实和管理软件产品的高级设计。软件架构师定义和设计软件的模块化,模块之间的交互,用户界面风格,对外接口方法,创新的设计特性,以及高层事物的对象操作、逻辑和流程。
软件架构入门-分层架构、事件驱动、微服务架构和云原生架构
软件架构(software architecture)就是软件的基本结构。
合适的架构是软件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大型软件公司通常有专门的架构师职位(architect),只有资深程序员才可以担任。
O’Reilly 出版过一本免费的小册子《Software Architecture Patterns》(PDF), 介绍了五种最常见的软件架构,是非常好的入门读物。
软件架构就是软件的基本结构。架构的本质是管理复杂性。 如果你觉得架构不重要,可能是你做的事情不够复杂,或者是你没有管理好复杂性。架构模式虽多,经过抽象沉淀之后,也就那么几种:
1. 分层架构(比较传统的单体架构)
2. 事件驱动架构 (一般适用于应用局部场景,用来实现异步解耦)
3. 微核架构(又称插件架构,开发难度较高,一般用来做工具软件开发,如Eclipse,不太适合分布式业务场景)
4. 微服务架构(当前比较流行的服务化架构,解决单体架构面临的问题,适合敏捷开发,快速迭代)
5. 云架构(现在的说法是云原生架构-Cloud Native,基于Docker、Kubernetes、Service Mesh 云原生架构)
在原文的基础上,我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了小幅调整。
分层架构( layered architecture )是最常见的软件架构,也是事实上的标准架构。如果你不知道要用什么架构,那就用它。
这种架构将软件分成若干个水平层,每一层都有清晰的角色和分工,不需要知道其他层的细节。层与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
虽然没有明确约定,软件一定要分成多少层,但是四层的结构最常见。
有的软件在逻辑层(business)和持久层(persistence)之间,加了一个服务层(service),提供不同业务逻辑需要的一些通用接口。
用户的请求将依次通过这四层的处理,不能跳过其中任何一层。
优点
缺点
事件(event)是状态发生变化时,软件发出的通知。
事件驱动架构(event-driven architecture)就是通过事件进行通信的软件架构。它分成四个部分。
事件驱动架构(event-driven architecture)核心组件:
对于简单的项目,事件队列、分发器和事件通道,可以合为一体,整个软件就分成事件代理和事件处理器两部分。
优点
缺点
事件驱动架构在通信产品中应用得也非常广泛,典型的如状态机处理。 事件驱动架构不适于做顶层架构,但适合做局部实现,几乎遍布在通信软件的各个角落。
微核架构(microkernel architecture)又称为”插件架构”(plug-in architecture),指的是软件的内核相对较小,主要功能和业务逻辑都通过插件实现。
内核(core)通常只包含系统运行的最小功能。插件则是互相独立的,插件之间的通信,应该减少到最低,避免出现互相依赖的问题。
优点
缺点
微核架构的设计和开发难度较高,这就注定它在企业产品中用得不多,虽然它的优点还不少。
微服务架构(microservices architecture)是服务导向架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缩写 SOA)的升级。
每一个服务就是一个独立的部署单元(separately deployed unit)。这些单元都是分布式的,互相解耦,通过远程通信协议(比如REST、SOAP)联系。
微服务架构分成三种实现模式。
现在开源的微服务框架比较多,如常用的有Spring Cloud、Dubbo、ServiceComb等等。
优点
缺点
云架构(cloud architecture,现在的说法是云原生-Cloud Native)主要解决扩展性和并发的问题,是最容易扩展的架构。
它的高扩展性,主要原因是可以基于云上计算资源弹性伸缩。然后,业务处理能力封装成一个个处理单元(prcessing unit)。访问量增加,就新建处理单元(Docker容器);访问量减少,就关闭处理单元(Docker容器)。由于没有中央数据库,所以扩展性的最大瓶颈消失了。由于每个处理单元的数据都独立分库。
这个模式主要分成两部分:处理单元(processing unit)和虚拟中间件(virtualized middleware)。
虚拟中间件又包含四个组件:
随着Docker、Kubernetes等容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上述关于云架构描述有点陈旧了。当前最新的云原生架构,以Docker+Kubernetes为核心,尤其是容器编排Kubernetes 已经成为事实上的行业标准。
云原生架构图的主要特征:
主要目标:
1. 让开发人员聚焦业务逻辑的实现,其他交给容器云平台来完成;
2. 支持业务系统的快速迭代,支撑业务的快速变化和发展;
3. 构建以共享服务体系为核心的业务中台;
下面是我针对某新零售企业设计的云原生架构图,以云和微服务架构为基础构建云原生应用,这里云可以是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等等。
以上是从不同的视角,对架构进行了分类。实际应用中,各种架构并不是孤立的,可以根据业务环境和业务诉求,对各种架构进行综合和嫁接。每种架构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优点不必多说,缺点则几乎都是通过工具工程(比如自动化发布工具、自动化测试等等)能力的方法来规避,工具工程对软件架构非常重要。
现在主流的软件开发平台有哪些?
软件开发平台是一种软件开发工具,以通用技术架构(如MVC)为基础,集成常用建模工具、二次开发包、基础解决方案等而成。可以大幅缩减编码率,使开发者有更多时间关注客户需求,在项目的需求、设计、开发、测试、部署、维护等各个阶段均可提供强大的支持。
软件开发平台源于繁琐的实践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在实践中将常用的函数、类、抽象、接口等进行总结、封装,成为了可以重复使用的“中间件”,而随着“中间件”的成熟和通用,功能更强大、更能满足企业级客户需求的——软件开平台应运而生。
平台是一段时间内科研成果的汇聚,也是阶段性平台期的标志,为行业进入新的研发领域提供了基础。由于平台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非常明显,目前国内的管理软件市场,软件开发平台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互联网是个神奇的大网,大数据开发和软件定制也是一种模式,这里提供最详细的报价,如果你真的想做,可以来这里,这个手技的开始数字是一八七中间的是三儿零最后的是一四二五零,按照顺序组合起来就可以找到,我想说的是,除非你想做或者了解这方面的内容,如果只是凑热闹的话,就不要来了。
目前国内的软件开发平台,除国际品牌如IBM,国内平台商比较强大的平台比如北京开运联合,支持.NET和JAVA的无缝切换,这也是其能够广泛应用的原因。
由于开发环境、开发人员、功能定位、行业背景等的不同,不同品牌的平台存在较大差别。以轻骑兵软件开发平台为例,其最大特点在于可视化的界面定制、方便快捷的流程配置、按需定义的报表定制、功能完善的二次开发支持。
软件开发平台相对传统开发模式的优势:
1、优化产品基础架构,提升软件开发质量;
2、减少编码率,提高开发效率,提升开发的灵活性;
3、可以充分关注客户需求,实现按需定制;
4、实现配置组件的标准化,提升产品稳定性和兼容性;
5、提升企业开发能力,降低后期维护的时间和成本
软件开发的基础架构和支撑平台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软件开发的基础架构和支撑平台包括、软件开发的基础架构和支撑平台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