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VR视频的质量,不论是清晰度还是拍摄角度等等,几乎都是参差不齐。VR拍摄要注意哪些问题,有哪些使用的技巧?这篇干货一起来聊一聊。
传统影视是导演中心制,而VR是观众中心制。所以在拍之前,要想两点:
(一)目标确定。我的受众是谁?你在为谁而制作视频?你的话题关联者是谁?思考这几点直接决定了片子的核心价值所在。你越了解你的受众,就越能挖掘文化和视觉媒体的意义。
(二)场景构想。你为什么要带观众到这个空间?这个空间中的主体/主线是什么?观众凭什么会看到你想让他看到的部分?观众还会对这个空间中的何处感兴趣?光够不够,不够怎么打?色调层次怎么样?因为VR影视更注重艺术性和观赏性,所以用VR呈现的场景一定是符合审美、符合认知科学的视觉化布景。
前期把这些问题想明白了,越容易知道在哪里立起相机,越容易猜对观众会在你创造的梦境中看哪里。
二、前期准备
除了拍摄思维上要有转变之外,跟传统影视一样,拍摄前也要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包括,VR脚本(我的VR故事板包括:场景描述、时长、物镜距、说明)、场景串联(可以画出串联图)、踩点(可以先去现场测试机位,回来融合后用HMD看,不过这样效率低点)、灯光(环境光够不够,不够怎么补,怎么把光源巧妙置入场景里)、全景采集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有相机阵列就用相机阵列,有一体机就用一体机)、三脚架(占地小但牢固)、滑轨(滑轨补地)。
三、拍摄视角
对VR视角的讨论一直都很多,严格意义上来说,VR只有第一人称视角。按角色划分的话其实可以分为旁观者、参与者和角色化身。
对大多数VR影片来说,应该优先尝试“第一人称视角”,因为有更窄的视域和焦点,观众的视线更容易被导演引导,导演的主线剧情更容易展开。
四、拍摄时的视线引导
对VR视频来说,VR视频基本准则是把控观看者的注意力方向而非把控单个画面。所以,通过视线引导的方式是让影视人间接恢复“导演”的身份的方式之一。
五、机位
决定摄像机机位的是构图、角度、人物关系(根据主次关系)。也要根据走位和事件发生的位置来决定机位。同时,机位高低也能引导观众视线,高机位,观众会俯瞰;低机位,观众会仰视。但机位不能太高,向下看时不能感觉离地面太远。
六、画面
(一)使用固定镜头,尽量少运动镜头,且运动速率要慢(不超过成人慢跑速度)。VR摄像机的移动是一种场景漫游的手段,而不是镜头语言表达的手段。
(二)VR影视的“推、拉、摇、移”应该由观众主观意愿完成,不应该在前期拍摄者强制。
(三)在VR中,如果你要移动镜头,就要给观众一个移动的理由。
(四)画面主体尽量不要在画面两端(头要转180°),不能让观众因为寻找主体需要而大幅转动头部。
(五)景别是由演员走位决定的。
(六)画面主体不能移动太快,整个VR视频采集器也不能移动太快,最好不要超过成人小步慢跑的速度。
VR实景拍摄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技术标准,目前的VR影视尚处于“可观看”状态,距离我们满意的观看要求还有一段距离要走。这过程需要所有从业者共同探索,需要热心机构总结出初步的行业规范,需要广大观众给出观看体验反馈,我们VR影视行业才能稳步向前发展。
途傲科技为中小企业提供网站制作、网站建设、微信H5、微信小程序,多商户平台,多级分销系统,APP开发,手机网站,HTML5多端自适应网站,营销型企业站建设,及对技术人才的培养等都积累与沉淀了丰富的心得和实战经验。
如果您有想法,可以将需求提交给我们【免费提交需求,获取解决方案】
免责声明:文章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